青岛市立法保护“青山绿线”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青岛浮山森林公园和太平山中央公园保护管理条例》,保护“青山绿线”,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最普遍的福祉。在青岛这座依山傍海的城市,山地绿地是尤为宝贵的生态资源。浮山和太平山就像城市的两个“绿肺”。浮山森林公园、太平山中央公园的高质量保护和提升,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太平山中央公园和浮山森林公园保护与质量提升的议案》,作为连续三年跟踪督导浮山、太平山等全市山顶公园整治提升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浮山公园、太平山公园的建设和完善,将其作为标志性工程、支撑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来推动,真正把绿还给人民、还山、造福人民。为整合浮山公园、太平山公园建设成果,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和生态保护,10月23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青岛浮山森林和太平山公园管理保护条例》,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施行。省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 《条例》共6章48条,从管理制度、规划建设、生态保护、服务提升等方面对福山、太平山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作出规定。严格施工管理,划定三条“管理线” 秋天的福山森林公园落叶起舞,给森林增色。蜿蜒的绿道让居民和游客悠闲漫步,享受自然之美。 2023年4月,改造提升后的浮山森林公园、太平山中央公园将正式对外开放。福山森林公园内,一条全长13.5公里的紧急楼梯(绿道)蜿蜒穿过公园,使城南、城北和崂山地区首次统一起来,畅通无阻。太平山中央公园建有环山绿道7.9公里,连接中山公园、植物园、山毛榉森林公园等公园。 “两园”已成为市民度假的新地标和彰显城市生态魅力的新窗口。 “浮山公园和太平山公园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休闲、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桂勤表示:“《条例》着眼于服务生态文明,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立足浮山、太平山公园实际,聚焦浮山、太平山公园保护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用立法创新加以完善。” 这一制度设计为浮山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公园和太平山公园。张桂勤介绍,《条例》坚持规划指引,严格建设管控,明确三条“控制线”,维护“青山绿线”。一是在浮山和太平山之间划一条绿线,将公园山脉与绿线连接起来。明确规定,无必要的绿线不得调整,绿线范围内的面积和绿线范围内的树木、绿地面积不得减少。二是明确建筑物后退距离:新建、扩建建(构)筑物必须距浮山、太平山绿线进一步后退10米,建设项目不得侵占浮山、太平山绿线。三是设立建筑高度限制线,明确规定范围内新建、扩建建(构)筑物最高点标高。福山市和太平山公园的建筑监管区域必须符合监管要求。管理项目建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条例》规定,除《公园设计规范》规定的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景观设施、生态防护设施、应急疏散设施、消防设施、军事设施和游憩、服务、管理设施外,浮山公园、太平山公园内不得新建、扩建其他建(构)筑物,并严格进行公园内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出去。修改。浮山市至太平山绿线延长线100米范围内的公园内新建、扩建建筑和建设项目,有关主管部门应报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查并报有关专门委员会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打造优质绿色生态空间。公园的建设注重美观。除了作为视觉辅助工具之外,它们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浮山公园、太平山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空间。条例规定,福山森林公园实行林长制度,在市、区、镇、社区设立四名林长,强化主体责任。市人民政府根据生态保护的需要,可以对浮山公园、太平山公园的特定区域采取全部、局部或者轮流封山造林,并可以公布封山范围和措施。完善消防责任体系m、加强防火监测、预警和防火检查,有效消除火灾隐患。为了更好地保护公园内的景观和物种资源,《条例》专门规定了公园绿化、景观建设、绿地维护、野生动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生态保护措施。考虑到该公园拥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条例》不仅规定了对古树名木实施逐步保护,还明确要求后续古树资源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更好地夯实古树资源基础。闻着花香,听着流水潺潺,水的绿与山的绿相得益彰。公园里随处可见美丽的风景。为保护公园水资源,该条例规定禁止向湖泊、池塘、溪流等蓄水、侵占水体,禁止倾倒、堆积、排放污染物。除保护和管理需要外,不得采用工程手段取水,不得打井,不得将水用于商业目的。实现“人民城市”理念,凸显“生态为民”本质人民城市由人民建设,为人民服务。 “建设公园城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市民休闲健身、亲子互动、文化体验等多种需求。”张志华认为,条例对加强公民参与、丰富服务设施和活动作出了详细规定,体现了生态惠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的理念。关于加强居民参与管理 自此,该规定规定建立规范的社会沟通机制,听取公园保护和管理运营的意见。还可聘请市民园林园长、公园管理督导员等方式,邀请公众参与浮山公园、太平山公园的管理。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物种认养、捐赠资金物资、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和支持公园保护和管理,促进共建、共治、共享。为完善公园服务,《条例》规定,按照规定建设休闲、科普、健身、标识、环境卫生、销售等配套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医疗急救设备等。加强计算机化、智能化建设建设公园,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活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游客提供智能导航、智能停车、服务信息等智慧公园服务。此外,条例还规定了城市公园两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以及地方政府的法律责任和职责。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健妮 通讯员 张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