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感通关”的体验,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开辟了新的想象空间。 11月15日,全国大赛史上首场马拉松比赛即将开赛,赛场覆盖深圳、香港。此前,在11月8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公路自行车个人赛上,运动员在半天内两次跨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桥梁,创造了全国赛事“一赛三地”的历史。这两项跨境活动不仅是十五大的一次创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硬联系”、“软联系”、“精神联系”全面提升的实践范例。从海到天,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大湾区一体化最直观的“骨头”。当骑车人闪电穿越港珠澳大桥时速度,不仅行驶了231.8公里的路线,还穿越了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物理框架。自通车以来,这一“超级工程”已在三地之间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大桥双向车辆超过1350万辆。由于“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的成功实施,香港“粤车南下”政策在十五大前正式公布。港珠澳大桥交通畅通、人流量大,进一步凸显其作为“主要”交通手段的优越性。与港珠澳大桥配套,深中走廊、传马走廊、犀牛黄树海等跨江跨海走廊集中涌现。铁路运输网络继续变得更加密集,世界各地的铁路集群不断增加。一流机场、港口正在快速形成。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完善,“一小时生活区”从愿景变为现实,“跨城游览”成为大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打破围墙、攻坚克难,规则制度的“软连接”成为更深层次的“血统”。如何在跨境赛事中实现“无用授权”,将考验三大协调体系和规则衔接的创新能力。赛事组委会为“一赛事、三场馆、一政治组织”。总结思考了“预查验、闭路管理”的新举措,运用一体化射频、人脸识别、北斗定位等技术,确保人员、车辆、物资通关“零延误、零接触、零等待”。 15日期间全国锦标赛,内地6000余人齐聚港澳,港澳3000余人齐聚内地参赛。这是内地赴港澳地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大赛,也是港澳地区来内地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大赛。三个政府在优化线路、组织比赛、教练互认、信息交流等方面密切合作。港珠澳大桥边检中心与港澳出入境管理局联合建立实时沟通监控机制,对活动期间的出入境信息进行“全面查验、公开”。 “三方互认”、首辆“三品牌”健康险车辆首次跨越粤港澳边境……一系列创新举措比赛不仅服务于赛事,也为大湾区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一体化发展积累宝贵的“国赛经验”。 “硬连接”与“软连接”完美连接,最终指的是最温暖的“心与心的连接”。开幕式上,三地升国旗,奏国歌,运动员同时入场,那一刻,国家、民族的身份变得具体化……赛场内外,粤港澳运动员分队比赛,“小海豚”志愿者助力。跨境观赛人数增多,大湾区成为充满活力的地区和激动人心的全国性赛事增强了大湾区的形象。这项体育赛事不仅是大湾区的“超级联系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更是未来的“练兵场”。世界级海湾更加开放融合,未来更加广阔(文:李美艳)